电影《寻找梦幻岛》| 给我印象最深的,是父亲给孩子的鼓励
本来是当作偶像剧看的,但是看完之后,它在我心中成功蜕变成了经典片。
电影《寻找梦幻岛》
还是从偶像说起吧,比较招惹眼球。男主角约翰尼·德普,女主角凯特·温斯莱特,小男主角弗雷迪·海默,达斯汀·霍夫曼的配角。
德普退掉海盗船长的行头,摇身一变,成了文质彬彬的作家。即使片中在与孩子们的游戏中他仍有海盗装扮出场,但是比起杰克·斯派洛来,那可太太太文质彬彬了,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。
温斯莱特,从那个十七岁的少女直接转变成了四个孩子的妈妈,反而觉得更顺眼。太不巧了,片中她有一个儿子也叫杰克,当她叫“Jack”时,那表情、声音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露丝。
弗雷迪·海默,最惊艳,比德普还惊艳。多么复杂的角色啊:一个十岁的男孩,正是感情敏感的时候,沉浸在失去父亲的痛苦之中,遇见了德普扮演的作家,作家在他的生活中渐渐充当起父亲的角色,帮助他一步步走出阴影,但还没完全走出时又遭受失去母亲的打击。
最后,孩子在作家的怀里痛哭,所有的悲伤得到释放。从开始的不认可,到把他当作自己的亲人,这样一个曲折复杂的心理过程,被海默演绎得十分到位。尤其小彼得砸剧场那段,简直无话可讲。
♪
一部有着四个孩子的电影,当然少不了亲子关系的看点。不知是因为我偏爱德普多过温斯莱特呢,还是剧本就是这样设计的,我对剧中父子关系的描述印象更深些。并且突然意识到,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的确非常大。
其实片中作家詹姆斯并不是孩子们的父亲。有一天他在公园写作,邂逅了正在公园游戏的四兄弟和他们的妈妈。孩子们的游戏,给这个正在创作艰难期的作家带来了灵感,他又是一个童心未泯、富有想象力的人,顺理成章地加入了孩子们的游戏,并渐渐走进他们的家庭。孩子们的父亲去世了,詹姆斯对孩子们的爱,正好弥补了他们父亲的缺位。
给我印象最深的,是父亲给孩子的鼓励。
老三彼得,10岁,热爱写作,却总是被哥哥们打击,也不自信,认为自己不会写。敏感的作家从彼得的只言片语中发现了他的梦想,一次又一次坚持不懈逐步递进地鼓励他。终于有一天,彼得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戏剧,并且带着哥哥和弟弟们制作了舞台和道具,自豪地表演给作家和妈妈看。
老大乔治,当妈妈生病时,也是在作家的鼓励下,勇敢地完成了男孩到男人的转变,开始担当起对家庭的责任,敢于挑战一贯压制他们的外婆,奋起为自己生病的母亲“维权”。
老小麦克,有一段情节细致地展现了父母对小孩子的帮助。有一次他们一起放风筝。五岁的麦克一定要试一试,哥哥们说他太小,不过妈妈还是给了他一个机会。第一次失败了,哥哥们说:“我就知道他不行”,“他跑得不够快。”
作家却说:“如果没有人相信,他就不会成功。再给他一次机会”,并且做了些实际的事情来帮助麦克——请老大帮忙把风筝举起来,在起风的时候让孩子快跑。哥哥们受到大人的影响,也开始鼓励小弟弟。这一次成功了,全家都很高兴。
其实在一开始,作家邂逅男孩的片断中,就交待了作家对“梦想”的态度。作家要带着他的大狗为孩子们表演节目,假装这只狗是一只熊。彼得不屑于这样的“表演”。作家正在把狗渲染成熊的气氛时,彼得就对妈妈说:“你把我拉来这里做什么?太荒谬了,那只是一只狗。”
作家听到了,蹲下来,对彼得说:“波索(大狗的名字)一直梦想着变成一只熊,你却无情地说出‘只是一只狗’而把它的梦想打得支离破碎。多么让人伤心的词语啊,就好像说‘他不可能爬过那座山,他只是个人’,或者是‘那不是钻石,只是一块石头’。只是?”
是啊,每一个梦想,都不应该被看作“只是(Just)”梦想。
♪
彼得砸剧场的情节也很有意思。彼得写了一部剧并且和兄弟们排练好了演出给母亲和作家看。但是演出还没结束,母亲的咳嗽就严重起来,演出中断了。母亲严重的病又唤起彼得内心在失去父亲时遭受的伤痛,情绪激动的彼得把自己亲手搭建的小剧场给砸了。
作家听到动静后走过去,面对着彼得砸东西和撕剧本,他没有阻止,只是坐下来,平静地倾听,平静地解释,没有说教。
如果是我、肯定做不到,甚至想不到应该这样做。但看过之后我又觉得貌似这样处理最好,它体现了对孩子情感的深深理解和尊重。
事实上,我们常常在意的是,孩子不应该这样随性毁坏东西,不能养成砸东西的坏习惯,要给他立规矩,却忽略了孩子发怒时内心的真实感受。
我们往往着眼于该说些什么、怎么说、以达到教育的目的,却忽略了他们吼出的只言片语,那恰恰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了解孩子情感的最佳桥梁。
最后一段,葬礼后作家和彼得在长椅上的谈话,绝对可以作为“如何与孩子谈论死亡”的样板。
文/文燕(李跃儿芭学园小学教育督导)
▷ 延展阅读,点击标题即可:
孩 子 是 脚,教 育 是 鞋
www.liyueer.com